热门搜索:
CBAM 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,是欧盟为实现其气候目标而推出的一项政策4。该机制要求,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,欧盟将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、水泥、铝、化肥、氢和电力等商品征收碳关税4。在 2023 年 10 月 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的过渡期内,相关进口商需履行报告义务,额外缴费。
增加出口成本:CBAM 要求进口商为高碳产品支付与欧盟碳市场等值的碳关税。我国碳价欧盟,如中国钢铁、铝等行业出口到欧盟,每吨产品可能面临几十到上百欧元的碳关税成本,这还未考虑为降低碳排放而进行的设备改造、技术升级等额外成本,导致出口成本显著上升。
降低市场竞争力:因碳关税使产品价格上涨,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。如中国铝制品在 CBAM 实施后,在欧盟市场价格可能比本土产品高出 10%-15%,欧盟本土企业或其他碳成本较低国家的产品将占据价格优势,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抢占,企业在欧盟市场的地位受到威胁。
数据管理难度大:欧盟要求进口商准确报告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数据,且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性要求很高。我国企业需建立完善的碳核算体系,投入多资源用于数据监测、收集和管理,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难度。
潜在贸易摩擦风险:CBAM 的单边性引发争议,俄罗斯、南非等国指责其违反 WTO 规则。若欧美等国借气候环境问题,实施符合自己利益的碳标准,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,导致贸易格局面临 “壁垒” 扩散,引发贸易摩擦,我国作为出口大国,将深受其害。
推动产业低碳转型:从长期来看,CBAM 促使我国钢铁、铝、化工等行业加速转型升级,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,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,发展循环经济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重塑产品出口的低碳竞争力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开拓低碳产品市场2: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增加,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。我国企业在应对 CBAM 的过程中,若能开发和生产出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,不仅可以满足欧盟市场的需求,还有望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拓新的市场,提升我国在低碳产品贸易中的份额。
提升合作深度:为应对 CBAM,我国企业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、科研机构等的合作,共同研发低碳技术,分享减排经验。也会加强与欧盟的沟通与协商,推动中欧碳市场的互认和衔接,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在碳减排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,为我国出口贸易创造有利的环境。